相信很多朋友还记得,去年底,美国老版杂志《新闻周刊》停印纸制版,而改为只发行网络版。这个事情终于把新媒体对纸质期刊媒体的冲击摆到了台面儿上。 上个月,武汉举行了首届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在这次会议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期刊还有没有未来,成为大家绕不开的话题。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介绍,目前我国实际出版的期刊有9900多种,其中95%都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出版。 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常务副社长 段艳文:现在可以讲,数字化的出版是一个趋势,但是目前情况来看,但目前没有一个成型完整的盈利模式,应该说还在探索当中。 段艳文同时还表示,数字化并不是让期刊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说到底,期刊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内容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 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常务副社长 段艳文:数字出版只是一个阅读方式转变而已,我觉得从我们期刊工作来讲,重心还是要强化自己的内容。 《知音》杂志曾经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像很多期刊一样,它近年来发行量也是急剧下滑(打板:最高发行量700万分,目前发行量400万分)。从2006年起,《知音》开始战略转型,发展出一个“三代”战略路线。 湖北知音传媒集团常务副总理 周未水:巩固一代,就是《知音》为期刊代表的,发展二代,以《知音漫客》为主要知音漫客刊群,发展三代,三代就是新媒体的,包括网站网络无线传媒这个方面。 周未水所说的二代《知音漫客》,创刊于2006年,它是我们国家第一本“100%原创、100%全彩、100%长篇连载”的漫画刊物,目前月发行量超过500万份,也成为《知音》传媒集团重要的盈利源。 湖北知音传媒集团常务副总理 周未水:现在我们第一代知音发行有400多万份,仍然是我们《知音》传媒集团的盈利的主要来源,第二代《知音漫客》是我们新的亮点,它占我们集团盈利接近一半。 看来,媒体的品牌以及高质量的内容仍然是期刊业的成功法则。有数据表明,虽然网络阅读在迅速发展着,但是传统阅读也同样在增长着。这说明,数字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可以融合发展的。 其实,我国期刊的人均拥有量,相比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前些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年人均拥有期刊5.2册,其中,日本是20多册,美国是10多册,而我国现在不到3册。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石峰:13亿人,我们正在进行小康社会建设,小康建设对期刊来是个刚性需求,对期刊人均拥有量是有指标的。现我们离指标还有相当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期刊的结构也有点儿跟不上时代。从市场上来说,最有市场前景的应该是消息类的期刊,比如说时尚类杂志等等。在发达国家,消费类期刊的总量比我国要大得多。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石峰:期刊作为产业来说,美国消费类期刊占70%,我们占30%不到,美国消费类期刊做得非常大,影响非常大,我们因为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市场分割,普遍都做不大。 跟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年均增长20%以上。这里面当然也有期刊的一块蛋糕,可以说,如何借助新媒体、如何通过内容创新,守住甚至扩大自己的市场分额,已经成为各个期刊现在必须参加的战争,谁能在这个时候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谁就是未来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