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转载] 瓦房店现乾隆年间石碑记录250年前历史

[复制链接]
查看4319 | 回复0 | 201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辽宁社区网_1.jpg


年过七旬的韩广茂仔细地抚摸石碑,作为家族发展的见证,韩广茂大爷尤为珍惜石碑


辽宁社区网_2.jpg


石碑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大量碑文,但由于年代久远,石碑风化严重,仅有三成碑文隐约可辨



瓦房店一家族墓地旁发现一块乾隆年间的古代石碑,石碑记录了250年前捐资建设寺庙者名单。石碑目前已遭严重破坏,仅有三成碑文隐约可辨,亟待保护。


A 石碑藏身山林,仅有三成碑文隐约可辨


在如今的永宁镇,除了韩氏家族,很少有人知道那块石碑的具体位置。记者也是辗转找到了当年发现石碑的韩广茂大爷,才有幸一睹石碑的真容。由永宁村北行,穿过一座年代久远的残破桥梁,采访车就只能停在路边。韩大爷说,石碑就在这座山里,但山路崎岖,剩下的路只能步行。记者跟着韩广茂在半米高的杂草中缓缓前行。“看,那块石碑就在那儿。”顺着韩广茂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了一块1米多高、半米多宽的长方形石碑,孤独地歪立在荒草中间,在瑟瑟秋风之中,难掩萧索悲凉之意。


记者走近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块石碑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大量碑文,但由于年代久远,石碑风化严重,满是坑点的碑身上仅有三成碑文隐约可辨。韩广茂说,十五六年前,他发现石碑时,碑文保存得还算完好,隐约可以见到“大清乾隆二十五年九月建”等文字,也就是说这块石碑距今已有250多年了。


B 石碑记录韩氏先祖筹资重建永祥寺的历史


如果仔细查看石碑,可以从上面找到“韩重和”这个名字,他就是韩广茂的先祖,而这块石碑也与永宁镇的韩氏家族有着极深的渊源。“这块碑就是我先祖韩重和立的。”韩广茂告诉记者,韩氏家族自古以来就是永宁镇的大家族,在清朝时期的永宁城内,曾流行一句话叫“刘半街、韩半城”,韩姓族人数量之多由此可见一斑。根据韩氏族谱中的资料记载,韩氏宗族是在清朝某年从山东登州府迁徙到辽东的。祖母栾老太君携长子韩重和、二子韩重锡,经多番辗转来到永宁城内落户。以后韩重和成家立业,子孝孙贤,人口逐年增多,韩氏家族逐渐显赫。


当时,永宁城内的永祥寺早已存在,但由于年久失修,破落不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当时身为永宁监合会会首的韩重和发起号召,筹资重建永祥寺,并将此事迹和参与捐资者的姓名全部刻录上石碑,立于永祥寺院中。“我小时候,去永祥寺玩儿,还经常看到这座碑。当时父母就告诉我,这碑是韩家的老祖宗立的。”年过七旬的韩广茂用粗粝的大手仔细地抚摸石碑,灵魂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文革”期间,永祥寺被拆除,石碑也流落到公社,被制成了牲口槽。公社解体之后,石碑失去踪迹。时间流转,很多人早已忘记了这块石碑,但韩氏族人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它。


C 山沟中露真身,石碑破坏严重亟待保护


上世纪末的一天,韩广茂突然听到兄弟韩广深说,有人在附近的山沟里发现了这块石碑。两人商议一下,立刻召集亲友来到山沟里,合力把石碑拖了出来。“这石碑至少有几百斤的分量,我们七八个人合力才抬得起来,最后用马车把它从山沟里拉出来。”石碑重见天日后,韩广茂等人决定好好保护它,但由于没有太好的保存条件,他们只好把石碑放在了家族墓地旁边。转眼间十五六年过去了,年代久远的石碑,饱受风吹雨打后,风化严重。“原来石碑顶部还有龙形雕刻,如今也不知去向了。”韩广茂倍感惋惜地说,他不想有一天石碑被风化得变成一块石板。


随后,记者将发现石碑一事反映给瓦房店市博物馆,博物馆的姜馆长对此事高度关注,他表示,博物馆稍后会到现场对石碑进行专业甄别和鉴定,之后会对石碑进行修补和维护等后续的保护措施。


大连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