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话题] 希特勒向东扩张的起点——《慕尼黑协定》签订(下

[复制链接]
查看4312 | 回复0 | 201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除了拒不接受捷克斯洛伐克应该扭转其外交政策这一要求外,“第四号计划”确实体现了“卡尔斯巴德纲领”的几乎所有八点,包括要在一个民主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中为一部分居民建立一个法西斯的政权这一点。


见奈斯总统把“第四号计划”交给伦西曼勋爵的时候,在一份随文附送的照会中说得非常清楚,这些最后的让步是他以及他的政府在英、法外交代表的直接压力下作出的。但是,他的看法是:“由于柏林政府的众所周知的计划以及汉莱因党的目标”,甚至这项建议德国人也不见得会接受。




果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对他们高到极点的要求做出了无条件的让步,使苏台德阵营惊恐万状。


“天哪!他们把什么都给了我们了!”九月五日,当“第四号计划”在党的秘密会议上宣读的时候,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副头目卡尔·弗兰克大惊失色地喊道。


立即,详情被用电话报告给了在阿舍的汉莱因。汉莱因也发现这种情况丝毫也不合他的胃口,于是不等文本送到,他就于第二天清晨前往德国。并且,他发现在柏林和苏台德的情况一样,也对捷克的投降普遍感到惊恐万状。


好在有一棵救命的稻草被及时地抓住了。九月七日清晨,在莫劳斯卡-奥斯拉瓦的一次游行示威中,据说一个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代表被一名捷克骑警用马鞭抽打了。


这就足以作为借口,全面中断同捷政府进行的谈判,在苏台德区煽起了民众骚动。直到九月十五日,苏台德区的肉博战才平定下来。


开始于六月二十三日的谈判就这样以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对他们自己的胜利成果突然感到惊慌而告终,而这一胜利是在伦西曼勋爵和英、法政府极其热烈的支持下得到的。




于是,贝奈斯总统在九月七日的《泰晤土报》上读到了这样一项建议,要捷克斯洛伐克再作牺牲,牺牲的规模是连苏台德德意志人党本身都从未提出过的,即割让领土给德国。


九月十三日,法国内阁开会讨论形势,认为法国不能冒与德国武装冲突的危险,他们宁肯把防止战争的担子都推给英国。达拉第亲自约见了英国大使,吁请英国首相火速同希特勒谈判。


希特勒接受了张伯伦关于立即商谈,“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的要求,地点就选择在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的别墅。


元首甚至傲慢地不肯在德国境内选择一个距离伦敦较近的地点。而张伯伦也毫无怨言地以六十九岁高龄第一次长途乘坐飞机,历时三个小时于十五日到达伯希特斯加登。并且从这里带回了希特勒要求的、按照民族自决使苏台德德意志人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基本原则。




张伯伦立即同法国政府共同起草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后通牒条款,并于九月十九日送至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英、法政府表示,在捷克斯洛伐克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后,它们同意参加对捷克斯洛伐克新疆界的国际保证。但同时,他们也直接威胁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不改变态度,法国“将不履行它的条约义务”,英国也将“置身事外”。


无可奈何之下,九月二十一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照会英、法政府,声称“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为时势所迫,不得不对这种毫无商量余地的劝告表示让步,只好以沉痛的心情接受法、英两国的建议”。


见奈斯总统在向国民演讲时悲愤地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被抛弃了。”


第二天,张伯伦就带着以此为基础的英、法两国建议,再次飞到德国,在哥德斯堡和希特勒第二次会谈。但是,希特勒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希特勒说:“我极其抱歉,所有这一切已经不再有用了。”他接着提出了新的要求:德意志族占居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地区,由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德意志族不占居民多数的地区,应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同时还要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匈牙利和波兰所提出的领土要求。




张伯伦不能不对希特勒的出尔反尔、贪婪蛮横感到震惊和气愤,他尤其害怕德捷冲突会把英法卷入战争,并且担心他以个人名誉担保要维护和平的努力失败。因此他答应把希特勒的新的苛刻条件转交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捷克斯洛伐克全国掀起了抗议的浪潮,要求政府抵抗侵略。二十五日,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公使向英国首相递交了拒绝照会,随后发布了动员令。


苏联政府在九月二十日、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多次声明,苏联将按照互助条约的规定承担义务,对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有效的援助。为此,苏联在西部集结了三十个步兵师,并且命令空军和坦克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二十五日,法国政府宣布,如果捷克斯洛伐克遭到攻击,法国将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向捷提供援助,并于二十七日宣布部分动员。


在国内外反对意见的压力下,张伯伦也不得不向希特勒发出“警告”:“法国政府已经通知我们,如果捷克人拒绝那份备忘录,而且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进攻,他们就要履行其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要是法国军队因此而转为与德国交战,我们觉得有义务支援他们。”

在紧张之中,希特勒一方面对捷克斯洛伐克及其领导人大肆攻击、谩骂和威胁,并且蛮横地限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须在九月二十八日下午二时以前接受德国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别有用心地对英法摇动橄榄枝,声称德国并不希望和英、法打仗,并感谢张伯伦争取和平的努力,重申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而张伯伦在从哥德斯堡回来之后,仍执意向希特勒退让。他表示:“不论我们多么同情一个强邻压境的小国,我们总不能仅仅为了它的缘故就不顾一切地把整个大英帝国拖入一场战争。”因此,他两次致电贝奈斯,要求捷方接受德国人对苏台德区“某种有限度的占领”。他还威胁说:“这个计划如果不被采纳,取而代之的就只有武力入侵、武力肢解这一条路。”


就在这种微妙的情况下,德国的法西斯朋友出来救场了,墨索里尼提议,召开一个有英、法、德、意四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九月二十八日,希特勒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发出了邀请。二十九日,张伯伦第三次飞往德国,在慕尼黑同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讨论肢解捷克斯洛代克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也就在二十八日这一天,苏联政府也提出了建议,立即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防止侵略和避免新的大战的措施。但是,无论在英国还是在德国心目中,都在有意地排除苏联,不让它参与解决欧洲的政治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作为当事国,它的代表也被召到了慕尼黑,代表之一马萨里克博士就当时的情况写道:“晚上十点〔九月二十九日〕,霍拉斯爵士〔英国代表〕把新计划的要点告诉了我们,并交给我们一张地图,上面标明了将要立即被占领的地区。我提出了反对意见,对此他两次斩钉截铁地说,他对于他所讲的话,没有什么可补充了。我们就对于我们来说极为重要的那些地方和地区发表了意见,他对这些意见毫不注意。最后,他回去开会了。”


会议结束后,在三十日凌晨大约两点一刻,在摄政宫饭店张伯伦房间里,张伯伦和达拉第向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宣布了他们同希特勒达成的协定。


马萨里克博士后来在他的文章里描述道:“一个法国人用一种十分粗暴的态度向我们解释说,这是一项无权上诉、也不可能改变的判决。”




但是,其他国家的反应却与此完全不同。在布拉格正在发表公告时,在别处则是一片欢欣鼓舞的景象。


在慕尼黑四季饭店,法国代表团一大早就被一大群人吵醒了。这些就要去上班的人说,他们曾“非常害怕”,但是,现在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不会打仗了。”他们向达拉第发出了阵阵欢呼。当然,他们欢呼的还有德国的胜利。


在英国,在赫斯顿机场,等待张伯伦的首先是国王乔治六世陛下的邀请:“我派我的宫廷大臣送这封信给你,问你是否可以直接到白金汉宫,以便我可以亲自向你表示我的衷心祝贺,祝贺你对慕尼黑的访问成功。”





张伯伦后来向他的姐姐叙述了伦敦群众的热烈情绪——几乎是狂喜:“甚至报纸上的描述也并不能使人想象出在我从赫斯顿机场乘车前往白金汉宫的途中的场面。从头到尾,人们都夹道欢迎,各个阶层的人喊得嗓子都哑了,有人跳在汽车的踏脚板上,靠着车窗,向车里伸出了他们的手,想要同我握一握。”


在唐宁街十号,首相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对群众说:“我的好朋友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二次从德国回到唐宁街,带回了体面的和平。我相信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而下面的街道上则响起了“善良的老维尼尔”的喊声。


《慕尼黑协定》本身是个短命的条约,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对于现代人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风起云涌般疾变的形式下家喻户晓的许多事件和词汇,都早已从他们所熟知的国际政治词汇中消失了。比如德奥的合并、第五纵队、吉斯林和贝当的背叛以及租借法案等等。但是,慕尼黑和绥靖这两个带有贬义的词却流传下来,仍然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