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顺着河沟流下来,附近的水没人再敢喝了。老孙表示,建在附近的一口井已经废弃10多年了。
现在村里唯一能用的就是2000米之外的这口水井。
瓦房店市元台镇田家村大田家村的村民都知道,村里的老孙是个水井“大拿”,前后20多年他自掏腰包建了3口井,让全村近百户人家都通上了自来水。近年来,老孙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村民的不理解、井水的污染、入不敷出的经费……都成了萦绕在老孙心头的难题。对于老孙来说,水井无论去留,都是他心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村民自掏腰包建3口井
大田家村是深山里一座小小的村落,从土生土长的村民老孙有记忆以来,村里人的吃水一直都是难题。全屯只有4口自然井,春旱冬冻,村里人每年能用上水的日子为数不多。“小时候最深的记忆就是同学们每天拿着水瓢挨个水井找水,别说家里,连学校、医院都用不上水。”老孙说,从那时候,要为村民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便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1989年,20多岁的老孙靠着开面包车和做小生意攒了一笔钱,动了要为村里打井通水的念想。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雇来人打井、挖管、建水塔,首先把水通向了村里的学校和医院。“我尝过没水的滋味,不能让孩子再受那种苦,还有医院,那是关乎人命的地方。”没有合适的地方,老孙就把水塔建在自家的房顶上,这座水塔,供给了两所学校、一间医院以及10几户人家的水。
这下,老孙名声大噪,村里村外没人不知道大田家村出了个供水“大拿”。1996年,山下的小田家屯因为污染问题,仅有的几口井水被污染。“当时村里的领导找我,希望我能把管道铺到小田家屯去,让屯里人吃上干净水。”一听说是让老百姓吃上水的事儿,老孙义不容辞,除了村里给的补贴,老孙又自掏腰包拿了3万元,才把自来水管道铺到了山下。没多久,由于用水量太大,起初打的一口水井根本不够用。老孙又萌发了再打一口水井的想法,他仔细勘察,最终将水井的位置选在距离村子2000米外的地方。老孙说,这次他几乎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光打井、上设备就花了20多万元。
两口井先后废弃,辛酸不知找谁说
山下有一口老井,是1981年政府出资建成的,但是建到一半就废弃了。2007年,老孙决定动手重新建造起这口井,“当时是想把它建成备用井,一旦其他两口井坏了,就用它补充,别让老百姓家里的水断了。”水井打通了、管道也铺设完了、设备也安上了……但老百姓的抱怨声也来了。老孙告诉记者,第三口井是在菜地里,原本他打算给村民一点补偿,把水井周围的几亩地空出来,别让粪水渗下去污染井水。可协商不成,村民就是不挪地。近日,记者来到这座水井前看见,庄稼都种到了井口跟前,不远处还堆着施肥用的粪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山下的水井白建,山上的水井又被迫停用。老孙带着我们来到他最初建的老井,还没走近就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这是鸡粪味,上游建了一家养鸡场,鸡粪顺着河沟流下来,附近的水都没人敢再喝了。”老孙迈过河沟,扒开枝藤缠绕的野草,记者这才看到这口井。“这口井已经废弃10多年了。”老孙说,村里唯一能用的是2000米之外的那口井,但高额的使用成本却让老孙无奈的皱起了眉头。
供水“大拿”遭遇难题
“村里说啥的都有,都以为我在这上头挣了多少钱。”老孙无奈的掐手指算了算,村里每户人家每月收10块钱的水费,一年最多时候能收上来8000元钱,可光每年电费就要上万元。“村里的残疾人、低保户、还有十几个大棚户,我都不收他们的钱。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不理解。”老孙是一名家电维修工,还要供两个年幼的孩子上学,每年搭进井里的钱几乎占了他一半的收入。面对接踵而来的难题,老孙进退两难。
除此之外,老孙日夜担心水质问题,尽管几次化验都没发现井水存在问题。但是,由于设备简单、无法净化,供应到村民家的就是井水,一旦井水受到污染,受害的将是全村人。面对重重问题,老孙也曾想放弃供水。但是他停止供水,不少村民不仅喝不上水,这几口井就真的废弃了。他希望相关部门或者企业能够对他的这几口井给予帮助或者接手过去,让老百姓真正能够喝到安全的水。
近日,记者联系到元台镇田家村的相关负责人,据他介绍,老孙在村里做好事的事迹人人都知道,也很感谢他让大伙儿喝上了自来水。但有许多村民担心水井影响自家的菜地,因此才产生纠纷。老孙多次找到村里希望得到支持,村里也曾规划将整个田家村的自来水项目立项,预备接通全村的自来水,并把老孙之前的三口水井并入项目后,再交给他管理。但村里走访发现,村民大多不支持立项,因此该项目只能暂时搁浅。关于井水被鸡粪污染的事,村书记表示,他已经与养鸡场负责人取得联系,让他立刻停止养殖并进行整改。
大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