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这豆腐脑能不能给做成甜的?”冬日清晨,沈阳小河沿早市人山人海。“沈阳好吃好玩又好逛,关键服务还周到。”来自福建的游客胡玉梅说。 作为沈阳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小河沿早市积极回应网友建议,今年特意在附近建成了可以同时容纳360辆车的停车场。“这块地原来是一处非在建工地,为了满足市民需求,我们拆除了260余延长米工地封闭围挡,增建20个充电桩,满足大家停车充电的需求。”沈河区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沈阳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坚持“高品质、精益心”,不断优化布局、完善配套、提升品质,逐渐成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向往之地。 “走过这么多城市,没见过有风景这么好的城市内河,很有特点,还有集市、烧烤、音乐广场,特别方便。”“北陵公园服务很细致,特别是公厕,什么时候进都是干净的。”外地游客的感受是这座城市态度的缩影。今年以来,沈阳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不断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围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唱响“坚持人民至上”的主旋律。 皇姑区牡丹社区是个老小区,建于1983年,房龄老、设施老,在3000多户居民中,老年人占比高达40%,老年人中空巢比例又超过30%。为了更好地进行改造,牡丹社区通过拆除违建,翻建、改建废弃锅炉房、破旧自行车库等闲置资源,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教育课堂、城市书房,养老食堂等各类服务设施。其中,养老中心为不同的老年人群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12项上门服务,养老食堂60岁以上老人一顿10元,80岁以上8元,每天服务社区居民300人次以上,有的老年人已成为食堂的忠实“粉丝”。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沈阳累计改造1723个老旧小区,完成20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今年5月,住建部在沈阳市召开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会,对沈阳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沈阳因地制宜、见缝插绿,针对老旧小区周边、街边绿地、城市主干道及人口密集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进行改造绿化,打造功能多样的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共建成口袋公园3000多个,“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沈阳居民的生活常态。前不久,沈阳市口袋公园建设成就作为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在联合国人居署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上进行了展示。 沈阳构建了“一委”统筹决策、“一办”协调调度、“一平台”技术支撑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体系,实现了市、区、街、路长(网格)四级联动,统一了问题“发现-推送-处置-反馈-评估”闭环式管理流程,全面联通市、区1546个管理部门,涵盖237类城市管理事项,对全市258万个部件和4784个路段进行实时监管。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沈阳通过微信小程序、数字城管App等多个渠道,开通“市民找茬”通道,实现投诉问题“移动办”“掌上办”。与此同时,沈阳夯实区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城管执法人员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组建以城市管理、公安交警、志愿者等为成员的实名制路队。目前,市内九区70个街道,设置三级“路长”749人,将城市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条街,努力做到城市管理无死角、精细化。 为提高城市街面洁净度。沈阳积极开展街路水洗作业,以机械化冲洗为主、人工冲洗为辅,死角盲区拾遗补阙,让道路路面“见本色”。同时,进一步优化环卫作业时间,主次干道、重点区域作业时间从晚10点到早6点,最大程度减轻对交通的影响。沈阳还结合街路更新、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实施架空线缆入地,治理城市“蜘蛛网”乱象;注重群众体验视角,建成集风景、人文、时尚于一体的青年大街、恒达路、文艺路等一批青年友好型街区,让City walk(城市漫游)成为新风尚。 通畅的道路、整洁的市容、美丽的公园……沈阳以“绣花”之功全面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沈阳、爱上沈阳、留在沈阳,让这座城市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