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群众之事无小事,和平区滨河湾社区党委持续关注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聚焦民生实事,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园区环境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不断发力,力争建成“家和”“家兴”“家美”的温馨家园。 党建引领建阵地,服务升级暖人心 滨河湾社区党委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在改造中合理规划空间,使党群服务中心的布局更加亲民化,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的原则,完善建设文体活动室、书香雅苑、乐学坊、健身房、共享职工之家、健康小屋等核心功能区域,使党群服务中心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居民在接受暖心服务的同时可以学习、交流、休闲娱乐,感受家的温馨。 持续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引入舒心就业查询机,让居民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同时,丰富中心的活动内容,定期举办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爱心义诊、文化娱乐等活动,搭建起居民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 聚焦群众关切事,升级改造重谋划 滨河湾小区为回迁小区,居住人群流动性大,园区内基础设施破损、停车位不足、道路坑洼不平、排水系统不通畅、绿化空间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下降。面对居民的诉求,滨河湾社区党委积极响应,聚民生、集民意、顺民心、尊民意,在沈水湾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滨河湾二期业主委员会的成立,二期业委会的成立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自治的热情。在更换物业后,园区改造工程提上日程,社区党委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统筹规划,明确工作机制,直面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攻坚克难、强化业主委员会的督导职责,规划投资260万元,通过拆除网络运营商空中飞线、铺装硬化道路、亮化提升园区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更新改造单元门禁、建设喷泉广场等改造工程,使社区环境显著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愈发浓厚。 重修路面“焕新颜”,铺好居民“舒心路” 因年久失修,小区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坑洼不平,雨季道路积水,且行人与车辆混行,对过往车辆和行人均造成诸多不便。为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方便居民出行,对主干道重新铺设沥青路面并更换所有路边石,明确车辆行驶路线和停车位,合理规划路面空间,修缮行人步道,有效解决了机非混行情况。同时重新规划增加了停车位,缓解了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增设路灯夜间出行安全有保障;重新架设监控摄像头146个,360度无死角监控,损坏基础设施、高空抛物等问题不在发生。 广场改造聚民心,民生实事暖民心 随着社区“老龄居民”人数的不断增加,宜居、适老化改造也尤为重要。在修整31、33号楼北侧休闲场地的基础上,对园区中心位置小广场进行拆除重建,取名为赫新园广场,将原有坑洼不平的路面重新砖石铺设,中心位置建设小喷泉景观,广场两侧设置休憩椅等设施,以满足居民休息、散步、运动、健身的需要。后续,将结合园区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增设绿化。 修建车棚解民忧,消除隐患保平安 电动车做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代步工具,方便出行的同时,充电难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二期居民,小区原来没有配置车棚,由此引发了“飞线”充电,“上楼充电”等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小区居民对建车棚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结合小区实际情况,本次改造从便民利民、消防安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确定安装形式、安装地点、后期维护等问题。在物业公司的努力下,目前5个电动自行车棚已建设完成,可同时满足128辆电动车充电。充电车棚的建设完成,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充电难、停放难的问题。为更好发挥电动自行车棚的作用,消除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隐患,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内广泛宣传,劝导居民电动车不要进楼,并耐心讲解进楼后的危害,提高群众知晓率,养成正确充电习惯。 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社区党委将一如既往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创建了“1+4+8”工作法,社区党委以“家和”“家兴”“家美”为家园建设目标,秉承“真心真情施服务”“脚踏实地办实事”“提升形象促发展”“增强能力提效率”四大服务理念,结合社区实际构建“党建引领把方向、志愿服务解民忧、多方联动纾民困、亲民服务暖民心、邻里和睦促和谐、入户走访集民意、邻里互助建家园、协调联动聚合力”的治理模式,宣传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不断激发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增强社区凝聚力让更多居民关注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自愿积极参与邻里守望、扶老助残、文化娱乐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