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社区网 首页 文体旅游 查看内容

辽博构建展览叙事体系 让文物跨越维度“活”起来

2024-8-24| 发布者: 辽宁社区网| 查看: 268| 评论: 0|来自: 沈阳日报

这个暑假,辽宁省博物馆(以下简称“辽博”)依旧人气爆棚,仅7月份就接待观众32.8万人次。“用文物讲故事”,是很多游客在辽博参观后的感受。从2019年开始,辽博转变策展思路,相继举办了“又见大唐”等现象级展览,辽博也因此成为辽宁文旅的“必打卡地”之一。日前,辽博的“构建展览叙事体系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项目从全国256项案例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这是对辽博人这些年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褒奖。

连续4年打造现象级文化大展

2019年是辽博转变的一年,转变从“又见大唐”文物特展开始的。辽博副馆长董宝厚就是“又见大唐”策展人之一。谈到当年策划“又见大唐”,董宝厚记忆犹新地说:“‘又见大唐’是以百件珍贵文物再现1400年前盛世大唐的神致气韵。策展之初,团队把创新作为第一理念。我们希望展览不是简单的国宝相聚,不是晒宝,而是一个有故事、有情节、全面立体展示大唐盛世万邦来朝、举世繁华的展览,让观众看到大唐,联想到今天的美好生活。”

几经讨论,“又见大唐”的策展团队达成共识,即以展览叙事为主体,重点回答“你是谁、想展示什么、展给谁看、为什么这样展示、怎样展示”。9个月后,答案落地:以文物展览为骨架,以文化解读、审美欣赏为传播方法,并结合多手段的展陈方式,多角度、立体式、全景化呈现了大唐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从“文物展”到“文化展”的跨越。

“又见大唐”成功之后,辽博2019年推出“又见红山”,2020年推出“唐宋八大家”,2021年推出“龙城春秋”,2022年推出“和合中国”……每年至少推出一个现象级文化大展,让业内瞩目、观众叫好。

构建展览叙事体系让文物“活”起来

“又见大唐”让辽博探索形成了展览叙事的雏形,此后的“唐宋八大家”“和合中国”成功举办,宣告了辽博展览叙事体系构建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展览叙事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让文物和时代紧密相连,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


很多人至今依然还记得辽博为“和合中国”举办的“告别仪式”。

2023128日,辽宁省博物馆开放夜场,从早9点到晚7点,各地观众不断涌入,当晚举行“又见辽博”主题晚会,为“和合中国”展览画上圆满的句号。“和合中国”展览在展113天,线上线下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其中30%以上观众来自外地。展览延期20天撤展,掀起元旦春节观展热潮,并拉动周边文化场馆成为热门旅游地,让文博成为城市流量密码。线上同样火爆,展览成为网络“热搜”,各类文物解读、探展攻略、参观体验的分享刷屏各大网络平台。辽博用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开启了2023年。

“和合中国”展览策展人、辽博副馆长刘宁说:“用一场晚会结束一次展览,这是一种尝试,我们把这个展览当成一个故事来讲。构建展览叙事体系,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也让展览立体起来,在时间和空间之外,构筑了中华文化延续古今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观众走进展览,就走进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每一件文物,既帮助观众认识历史,也让大家读懂了中国精神。”

多维赋能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多元阐释传播

辽博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展览变成了一次穿越之旅,让观众在博物馆里“玩”起来。

对此,辽博馆长王筱雯说:“立足高质量展陈的同时,我们辽博人积极主动、用心多维赋能展览,用情与观众建立更多元、更广泛的文化链接,用力形成传播趋势,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以展览为核心,整合辽宁省内文艺院团、文博机构、文学美术创作机构等资源,由文博机构策展,艺术院团举办主题演出,组织画家、作家为展览进行主题创作等,让文物跨越维度‘活’起来;我们以交流为纽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及各省市区文博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让文物‘转’起来;我们以数字化借势,运用云计算、ARVR等先进技术,对文物器型及内涵价值进行深入立体的解读,让文物‘智’起来。”

“系列大展的成功不是偶然,辽博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历史积淀深厚,馆藏资源丰富,在策展团队孜孜不倦的求索打磨下,加之近年来的‘博物馆热’,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成就了辽博的文化现象。”王筱雯说,“今后,我们将继续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挖掘文物与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契合点,加强文物活化阐释利用,接续打造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大展,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