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大东区凯翔一街40号楼经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2019年至2023年,我省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5230个,惠及居民236.9万户,改造规模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我省老旧小区改造开工率位居全国第二。 老旧小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改造后居民生活体验如何?请看本期记者一线探访调查。 小区环境好了 搬走的邻居又搬回来了 8月17日一早,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兴丰社区沈洲花园小区居民张良给记者讲述了之前搬走的老邻居又陆续搬回来的过程。 “过去小区道路坑洼,下水经常堵塞,空中私扯电线,半数顶层居民家漏雨。”张良说,“最糟心的就是下水堵和车乱停。疏通下水得全楼收钱,容易产生邻里矛盾。小区环境脏乱差,有不少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纷纷买新房搬走了。” 据沈河区房产局旧改办负责人常亮介绍,沈洲花园建成于1999年,长期失养失修,设施陈旧老化,环境日益破旧。小区又紧邻电子市场,外面的车都来乱停,被戏称“沈洲停车场”。 小区环境的蝶变,源自2023年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经过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小区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小区”。 在焕然一新的小区内,记者看到,道路平坦,绿植错落有致,园区中央绿地内耸立着琉璃瓦顶的中式凉亭,施划190余个停车泊位,车辆停放秩序井然。楼外墙穿上“新棉衣”,居民家室温普遍提升了3℃至4℃。近期大雨天气,也未发生屋顶漏雨和排水不畅的情况。“现在小区环境不比新小区差,搬走的老邻居又回来了。”张良高兴地说。 从“忧居”到“优居”,谈到老旧小区改造,家住鞍山市铁西区共和街道二三街坊社区兴鞍家园小区的金荣振也是赞不绝口。“通过改造地下管网,下水管道全更新了,现在用起来可安心了。还有房子都做了外墙保温,冬天屋里可暖和了。拆除废品回收点,在家门口建成一座2800平方米的小花园,咱们的老房子现在成了‘景观房’,房价都涨了。”金荣振骄傲地说。 对于老旧小区的认定,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要大力改造提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设施短板明显、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而老旧小区量大面广,仅沈阳全市6588个住宅小区中,老旧小区占比就超过一半。 我省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逐渐摸索出各自的经验做法。沈阳市在改造中,重点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即拆除违建,改造地下管网、线缆入地、防水节能、道路、绿地,增加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文体设施、安全设施。在鞍山,从宣传动员、入户调查、征求民意到修缮项目、改善环境,再到物业管理等社会服务功能的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怎么改,完全由群众说了算。 改出“文化味” 更有“人情味” “知者乐,仁者寿。”在沈阳市大东区大北街道白塔社区万寿小区,居民孙女士向10岁的小孙子讲解着小区景观牌上“寿”文化的含义。 走进万寿小区,除了崭新的基础设施,整洁美观的环境外,还有随处可见的“寿”字文化标识。“这次老旧小区改造,最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了我们小区厚重的历史文化——万寿文化。”在小区生活了30多年的吴先生说,万寿小区因东北侧的天后宫为清代南洋商民祠庙取意“万”,因南侧白塔小学内崇寿寺旧址取意“寿”,故得名“万寿小区”。 “结合小区历史文化和老年居民占比高的特点,小区改造以历史文脉挖掘为灵魂,以适老养老场所和设施为主导。”大东区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大门、楼牌、单元牌和户牌都有“万寿”标识,还建设了有“万寿”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屋、律动广场、象棋主题广场、两邻文化墙、特色路灯、座椅等特色设施。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路灯立在哪里?晾衣架放在哪里?庭院休闲座椅摆哪里?居民们提出的建议由大家推荐的“人民设计师”汇总,再提供给建设单位,使得设计方案更能符合百姓生活需求。同时,居民们全程参与,也让邻里关系更和睦。“现在小区不仅改出了‘文化味’,更有了‘人情味’。”吴先生说。 万寿小区仅是沈阳老旧小区改造中挖掘文化元素的缩影,和平区西塔小区以朝鲜族文化为改造特色;沈河区令闻北小区以“家”文化为特色,让城市留得住记忆,让群众记得住乡愁。 今年5月,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推动小区与片区相结合、拆违与新建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 大连机车百年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窗口,与其隔街相望的大连市沙河口区兴新兴社社区建筑建设年代跨越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其中还包括6栋文物保护建筑,很多居民是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职工和家属。 大连市在实施改造过程中,不仅完成基础设施改造,而且结合地域历史,营造街区文化和邻里家园,打造安全健康、设备完善、管理有序、邻里和美的完整社区。 兴新兴社社区改造中,植入了“机车”元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连机车老宿舍特色文化,重塑兴工街沿线的机车文化氛围和历史建筑文化氛围。居住在这里的退休老职工说,现在的生活环境,不仅让他们居住得舒心,而且还找到了归属感。 这些居民关心的问题 还有待解决 连日来,记者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地探访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居民们在对改造后提升的居住环境“叫好”的同时,也对改造工程提出新期许,亟待在今后改造工作中解决。 “小区杂乱的‘飞线’重新整理打捆,其中有些不用的电线希望能够剔除。”小区居民张先生指着楼外墙上的线缆说,有的电线中间已断,也没见管理单位来维修,很可能这条线已经废弃,希望通过小区改造整理清楚。 目前,新能源汽车日益增多,而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早,缺乏充电桩安装空间。“小区改造后,重新施划了停车泊位,要是在部分泊位安装充电桩就更好了,这样下班回家停车、充电都能在小区内解决。”市民孙女士说。 “居民楼都改造成‘暖房子’,但是室内的暖气管经二三十年的使用,存在淤积和堵塞的情况,仍然会影响供热质量。”市民崔先生说,“室内管线确实应由居民维护,但是我们担心自己维修质量不过关,要是供热企业能有偿提供更换维修服务就更好了。” |